top of page
Untitled_edited.jpg

Dr. M

Give you no limit


歡迎來到Dr. M

​在這裡沒有最好 只有更好

Home: Welcome

DR. M

Martin Lin, Taiwan, currently in UK

MD, MSc in Sports Medicine Exercise &Health, CSCS

對於運動有著異常的熱情,希望透過運動讓世界變得更好

運動傷害處理

​一般復健

Workshop經驗分享

肌力體能訓練

​醫療雜談

IMG_4784.JPG
Home: About
Home: Blog2
  • Writer's pictureDr. M

運動開啟通往世界的大門:亞洲盃巴林隨隊


在 COVID-19 之下,Dr. M 做夢也不會想到下一次的出國竟然地點會是巴林,而出國的原因竟然是跟著國家隊出去比賽。運動開啟通往世界的大門這句話是我的一位好朋友說的,這也變成她現在公司的名稱。如果不是因為運動或更精確一點,運動醫學,在這疫情之下我也沒辦法離開台灣,通往世界其他的角落。今天這篇文章不學術,單純就 Dr. M 自己的角度分享這次巴林隨隊行程的過程。


緣起

這次的機緣要從走廊說起,那天 Dr. M 忘記為什麼要走入門診區,正好和下一屆的學妹在聊天時,遇到我們科的部主任,主任問我現在女足有在找隨隊醫師,要在 10/9-10/26 去巴林比賽,我有沒有興趣。稍微思考了一下,Dr. M 就和主任表達有意願,主任便回覆那他會呈報上級單位看看合不合適。當天晚上就接到主任的電話,叫我把履歷準備一下,如果上級單位同意基本上就可以去了。其實這次的行程我有看到徵隨隊物理治療師或防護員的資訊,但關於隨隊隊醫的資訊其實是沒有完全公開的,這次真的是一次的運氣才能有機會。

當下知道的心情其實是非常興奮的,畢竟隨隊出國是我很大的夢想之一,更不用說跟著國家隊出去,做夢也沒想到可以在住院醫師階段有這樣的機會。在等待結果的過程中,就開始慢慢的嘗試安排之後的行程,包括開始詢問認識的隨隊防護員一些資訊等等。等到正式的結果出來之後就緊鑼密鼓地開始調整科內的班表與行程。這邊要非常感謝跟我同屆的夥伴以及上下屆的學長姐幫忙 cover 我的臨床業務,沒有他們的支持與協助,Dr. M 是絕對沒辦法出來的。


準備階段

在知道要和女足出去時已經是 9/23,距離出發日期 10/9 大約只有兩週的時間。在倫敦念書時有上過關於隊醫的課程,那時候老師提到一個理想的模式是半年前就要開始準備,這和這個時間點相比,可以說是十萬火急。不過也慶幸那時候 COVID-19 以橫空出世,所以那次的課堂上其實有稍微模擬了在疫情之下帶隊出國要注意什麼。

準備的階段其實充滿了緊張與不安,還好有許多醫界的前輩提供我經驗與意見,感謝林瀛洲醫師、吳致寬醫師、吳易澄醫師、吳冠廷醫師與林杏青醫師的協助。在準備階段第一件事就是和該隊的防護員取得聯繫了解選手的狀況,和防護員取得聯繫後了解原本女足是由吳冠廷醫師照顧,所以想辦法和學長取得聯繫並且了解狀況。Dr. M 整個過程就是不懂就問,沒有資源就找資源,反正盡可能地做好當下可以做的事情。

因為事前都沒有接觸過女足球員,所以趁著大專盃幫台大羽球隊進行防護的空擋,從台南到高雄參與了兩次的訓練與一次夜間的防護,除了先看一些有問題的選手和防護員討論外,也和教練團打招呼自我介紹。這次下去對於一些足球的規則與防護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安排了球員們在出國前到榮總接受 PCR 時順便用科內超音波看一下更仔細的狀況。

在了解球員狀態後,回台北就是著手開始準備防護包的內容。藥物的準備是最麻煩的一件事,打了好幾通電話和藥局確認,最後才找到方式開出一些藥物,準備過程中的詳細內容可以參考:巴林亞洲盃資格賽隨隊紀錄(行前準備篇)。在思考要帶什麼藥物的時候也詢問了學長前輩們的意見,其實整個過程就是在沙盤推演可能的情況,當然也要和防護員溝通看看哪些東西誰負責攜帶。

這次的出隊最特別的地方在於 COVID-19 的影響,說實在的這部分的行前資訊不好找,大會方給的東西也沒有很完整,事後發現當地的辦事處或大使館是一個很棒的資源,下次到任何地方都可以將該地的這些資源納入準備階段。關於防疫可以參考:巴林亞洲盃資格賽隨隊紀錄(防疫篇)。行前也準備了衛教單給選手,主要是針對時差、機上衛生安全進行簡單的講解,希望透過這些東西可以讓選手更加安心。


出發階段

10/9 是出發的日期,睽違了一年半抵達了桃園機場準備搭乘 20:20 的阿聯酋航空經杜拜轉機到巴林。在機場時出了一點狀況,Dr. M 沒有帶我的疫苗黃卡,事前協會有向我要電子檔,因此我就沒有特別帶了,還好當下有趕快到機場的聯新國際醫療開立診斷證明,地勤人員也接受這個證明。在這部分下次在出發前要再和協會方確認應該要攜帶的物品。

入關後是一切責任的開始,事前衛教過的東西其實很多選手還是會忘記,包括口罩、酒精消毒洗手等等。整個旅行的過程就是不斷提醒大家要注意口罩要帶好,隨時進行消毒。這次的班機起飛時間是 20:20 而我們是 17:00 左右抵達機場,如果真的很擔心機上衛生,應該在抵達前就讓團隊吃飽,在飛機上就簡單以能量棒補充一些熱量即可。雖然事前有衛教選手真的想吃東西也不要脫下口罩太久,但還是有人邊吃多力多滋邊看電影,所以真的要時時刻刻保持警惕。杜拜機場的人潮也比想像中多,還好轉機過程都一切順利,其實整趟的壓力都蠻大的,必須要注意選手有沒有消失以外,是不是有做好手部衛生與帶好口罩。


抵達巴林

抵達巴林後還好巴林足協以及當地台灣辦事處都有人來協助通關,因此整個過程還算順利。關於整個出發過程與抵達巴林的細節可以參考:巴林亞洲盃資格賽隨隊紀錄(出發篇)。抵達當地後遇到的問題就是電話卡,雖然事前有在台灣購買,但是發現台灣購買的電話卡無法使用,所以只好趁空檔到機場販賣電話卡的商店購買。關於巴林的資訊其實真的不多,所以事前也不確定機場可以購買、好不好買以及當地狀況,但這些後來發現如果可以先和當地辦事處取得聯繫,就可以得到第一手且真實的資訊

下一個挑戰就是到飯店關於房間的規劃,其實隊醫到底該做到哪些並沒有一個制式化的規定,整趟行程回想起來,Dr. M 的方式就是積極的參與並且找一些地方可能是我可以發表意見或對團隊有幫助的,提出之後再和整個團隊溝通討論。關於隊醫可以參考:隨隊醫師是什麼?隊醫的職責與角色溝通和討論是最重的一件事,醫師在醫院或許是團隊的中心,但在出隊的過程中,中心是教練團與選手。最後教練團也參考我的建議,將完整的單人房優先給選手,共用客廳但獨立寢室的兩人或三人房給教練團與行政人員優先。


非比賽日

剛落地等待 PCR 結果出爐後就是一系列的場地勘察,包括健身房、泳池、餐廳等等。其實並沒有人要求要做這些,只是剛好想到有這樣的需求,所以就去做了。很多時候從不同專業角度可以提出不同的想法與角度,大家一起拼湊之後就可以得到一個完整的拼圖。當然這個階段就要開始進行一些 AFC 的規範,像是每日體溫與症狀回報、傷害與疾病記錄等等。最重要的還是和 AFC 官員取得聯繫。在和外國人溝通時很多時候會遇到一些衝突或矛盾,有些可能是當地風俗的問題,這次的經驗就是不需要太客氣,應該要堅持或爭取的就應該去做。

這時候迎來第一次的開會,Dr. M 就將這些醫療端的東西整理好並且報告給教練團和大家討論一些應該執行的事項要如何執行,例如每天要量體溫,應該要由誰來做?什麼時間點做?如何執行?其實教練團並沒有要求我要報告什麼,這一切都是自己做自己講。Dr. M 覺得在一般狀態下其實球隊不常會有隨隊隊醫,而每位隊醫的習慣和能力都不同,所以除非已經長期有合作,不然除了醫師本人以外其他人也很難了解你可以提供什麼。

其他非比賽日的日常都紀錄在巴林亞洲盃資格賽隨隊紀錄(巴林日常篇),有興趣可以參考。每天早上的量體溫是我認識球員的方式,每天的治療時間也是熟悉她們的故事與她們的身體最好的機會。很多人可能覺得隨隊很開心很爽,但其實隨隊的工作時數非常長,基本上就是隨時 on call,也常常治療到隔天,但是感覺是開心是愉快的。在治療時候最大的感觸就是明白自己還有許多不足,特別是要如何在最短時間內進行評估並且給予有效的治療。在一般醫療環境中,其實我們不太需要追求立即馬上的效果,但在運動賽場上這是很重要的,很多時候找出原因很重要,但做了一個好的診斷卻無法馬上解決運動員的症狀,在運動場上的意義就沒有那麼大了。因為你要做的事讓球員在最短時間內最沒有風險回到場上有好的運動表現。整趟下來 Dr. M 回去會特別加強的有:

  • 對於運動傷害的知識(這是最基本但也無窮無盡)

  • 乾針以及各式非注射針的使用

  • 快速的動作評估

  • 身體各部位的超音波檢查與導引注射

  • Floss band、滑罐、動態貼布的使用

除了在醫療房的時間以外,當選手在新的場地就要稍微看一下洗手間在哪裡,是否獨立只有我們使用或是有其他閒雜人等。如果非獨立使用那就要和場地方協調是否可以給我們獨立空間,不然就要和選手衛教好一定要帶口罩。除此之外就是協助進行一些補充品的準備:水、寶礦力、電解質等等。在練習過程中也是我們觀察選手最好的機會,通常會藉機看一些昨天治療過的選手動作有沒有一些問題,以及經過處理後身體的感覺如何。

Dr. M 覺得這次最大的任務是防疫相關事項,也是為什麼這次出隊會有隊醫的原因之一。任何有關防疫的問題都會由醫師負責。即便我不是感染科醫師,但是關於採檢的流程、與當地醫療人員溝通、採檢時間與場地的安排等等都是我的負責範圍。關於防疫政策可以參考:巴林亞洲盃資格賽隨隊紀錄(防疫篇)。下面簡單附上一些圖片給大家參考,細節可以到上剛剛的連結看看巴林的政策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左上機場採檢、中上飯店 PCR、右上 PCR 帳篷、左下賽前比賽場地快篩、中下快篩試劑 右下飯店快篩


比賽日

這次的行程有兩次的比賽,亞洲盃資格賽關乎到明年一月的正賽是否可以參加,而正賽又關係到是否可以參加世界杯,所以這兩場比賽都非常重要。在比賽日最重要的就是賽場上的緊急應變,當然還有整體對疫情的控管。足球比賽中醫療防護人員可否上場是看裁判,這次比賽我們並沒有真的衝場,因為選手沒有太大的狀況。而就疫情的處理,我們採用的方式是只要出休息是就戴口罩,口罩不用省,上去練習或比賽就直接丟掉,下來酒精消毒後再換一個新的。

Dr. M 覺得足球盯場困難在場地很大,傷害的產生未必會跟著球走,因為卡位的過程也可能發生傷害。巴林當地這次並沒有大螢幕轉播,所以要是真的發生傷害的當下我們也無從得知到底機轉是什麼。感謝有經驗的防護員分享,她建議進入賽場的防護員與我可以稍微分工一下,兩人分別主要看哪一個半場(進攻邊或防守邊),這樣就比較不會有遺漏的問題。關於比賽日的細節可以參考:巴林亞洲盃資格賽隨隊紀錄(比賽篇)

必須持有 AD 卡才可以進入指定區域、因疫情關係只能有 8 人在場邊

加油團的視角、賽後全隊的合照、賽場上看加油團的視角


當比賽結束贏得勝利後球員會站到觀眾看台前鞠躬向前來加油的球迷道謝,這一幕 Dr. M 站在背後真的覺得很感動。之前在倫敦念書就發現對於打羽球的人從來就不需要告訴他們台灣在哪,因為我們有戴資穎、周天成。體育的影響力是可以讓我們被世界看到的,而選手用他們的生涯拚來國際上綻放的光芒,我也希望我可以在這光芒的背後貢獻一點心力。站在後面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有種感覺好像自己離這個目標又更近一步了。


賽後與回程階段

在比賽結束後的隔天,經過適當的評估與和教練團溝通後決定在確保衛生安全的前提下還是安排一些活動讓選手買買紀念品帶回去做公關(許多選手現在已經在工作或是擔任教練,所以出國比賽還是有帶一些伴手禮回去的需求),此外也和這邊幫我們很多的巴林辦事處的同仁見面。事後回想起來,Dr. M 覺得在這些行程的安排上有些溝通可以做得更加確實。這次安排這些行程的時候其實沒有把責任的劃分說的很明確,導致在做決定的時候壓力很大。可不可以做這些行程其實不完全只有防疫安全的考量,更多的是一些人性或是管理。舉例來說,如果市場人很少,大家也都有戴口罩,每日確診數也在穩定範圍,球員都已打過兩劑疫苗而當地疫苗普及率也在 80% 以上甚至已經開始施打第三劑。這樣聽起來一切都蠻安全的,但是如果到市集時群聚、不戴口罩、沒有做好手部衛生、一直觸碰其他物品,這個風險還是會提高。而球員出國可能會發生哪些事件,團體是否好控管等等其實不在我的專業範圍內。所以我覺得比較理想的方式是透過事前的資料收集,告知行政團隊或教練團純粹在醫療上的評估為何,最後的決定權(綜合考量所有因子)應該交給行政團隊或教練團,其實醫療團隊不需要負擔可不可以執行的這個決策。當然除了詢問大使館這些地點的狀況外,Dr. M 也透過自己的人脈問到了在巴林當地的醫師,這位醫師是由我在英國碩班的指導老師介紹,和他確認巴林當地的狀態後,他給予的建議是指要帶好口罩做好消毒並維持安全距離,巴林境內沒什麼地方是不能去的。

所以最終最後一天的行程就有讓選手集體在辦事處同仁的安排下到巴林的一些景點走走看看,並且到商店買一些伴手禮與紀念品帶回台灣給大家。實際走訪後 Dr. M 覺得其實這些地點都是安全的,主要原因是巴林疫苗普及而且人真的不多,不要刻意靠近人大概都可以自然維持 1-2 公尺的距離,而且路上普遍的人都有戴口罩。

早上安排和辦事處同仁吃早餐並繞道大清真寺看看

巴林門與市集(以前這邊是港口,現在看到的都是填海造陸的結果)

買伴手禮的賣場與蕃紅花,賣場內所有人都有戴口罩


回程的航班是10/26 的凌晨三點,所以其實 10/24 比賽結束後,10/25 的 23:45 分我們就離開飯店了。搭乘飛機與轉機的風險其實比較高,這時候壓力又來了。首先抵達機場時發現要是先填寫台灣海關需要的文件,這部分其實在之前並沒有分配好。這也是 Dr. M 覺得這趟行程可以改進的地方,什麼事情應該由誰來主導可以事先擬定。疫情相關的決策與諮詢可以交由醫師執行沒問題,但是像這種海關的申報,其實不需要醫師來執行,行政團隊就可以完全掌握,如果要交由醫師執行沒問題,但事前要先說好不然當下可能手忙腳亂。

抵達機場準備掛行李


在去程階段並沒有事前刻意調整機位,因此這次 Dr. M 在回程階段做了嘗試,但結果有點令人失望:理想和現實還是有差距。根據過往的文獻顯示,坐靠前排、靠窗(遠離走到)、間隔兩排是疫情之下比較好的安排,以我們團進團出而言,最好能跟其他人保持兩排的距離。在 Check in 櫃檯時我和地勤人員說了我們的需求,他也說沒有問題,但事實上最後還是遇到明明有位置但是卻沒有按照我的想法安排的情況。巴林往杜拜有出現,杜拜往台灣更明顯,但 Dr. M 認為以實務角度來說非國籍航空要做這樣的安排本來就不容易,巴林往杜拜因為我們馬上就要登機所以比較好操作,但第二段的轉機其實無法叫航空公司鎖住機位,所以實務執行還是有困難。然而,我覺得航空公司還是沒有做到好,因為我坐的位置附近完全是空的,但是前面的隊員還是有座位隔壁有人的情形,只能說真的要做到理想很難。

離別前與辦事處的同仁派照,一路實在受到他們太多幫忙、機上座位實際狀況


在抵達杜拜後真的有被機場的人潮嚇到,這次沒有人帶領我們,完全就需要自己走,在這一段的路途應該由誰負責帶隊誰壓隊其實事前也沒有先講好,這都是 Dr. M 覺得可以加強的部份,雖然到最後也都順利抵達,不過事前的準備工作可以更確實。倒是機場的免稅店在事前就有告知選手沒有要開放給他們逛,但實際上在巴林看到的狀況是根本沒人,真的要做風險評估的話,這裡的風險其實應該也不高,所以疫情之下很多東西的規範都還在嘗試而說到底都是一種利弊權衡,沒有絕對的答案

巴林機場空無一人的免稅店、等待飛機起飛、杜拜機場早上六點的人潮


最後順利抵達台灣,事前在和行政團隊討論後決定開放 20 分鐘時間讓選手逛免稅店,但結果免稅店也只有酒水,所以回過頭來講到底要在台灣開放還是在巴林開放呢?我想這個也不會有標準答案。抵台之後就是進行口水檢測並且搭上協會的巴士前往隔離地點。

這個機外的景色不知道下次是什麼時候、機場唾液 PCR 檢測


隔離階段

這次隔離的飯店是林口福容飯店,飯店整體的配置都很棒,協會也很用心的準備了瑜伽墊、滾筒與彈力帶等等,因為體能訓練師會帶大家每天進行線上訓練。在這部分真的覺得做得不錯,大多數人的房間也算有空間可以做這些活動。

隊醫的任務結束了嗎?其實要結束還真的可以結束,但秉持著一股熱忱與熱血,和副秘書長討論後決定安排一些知識性的課程給球員。這部分真的要很感謝副秘書長願意給我機會安排這樣的活動。隊醫的職責不是只有治療,很大一部分是對於疾病或傷害的預防與衛教。在這次的比賽期間發現了選手有一些共同的問題,因此就這些共同問題給予他們一些相關的課程。同時,我也整理的這一趟下來紀錄的傷害數據分享給他們。


總結

這次的隨隊充滿了各種 Dr. M 的第一次:第一次隨隊、第一次擔任國家隊隊醫、第一次到巴林 、第一次足球隊醫、第一次女隊隊醫。從這中間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也意識到了很多的不足以其前輩們可以把事情做好背後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整體而言,我給這次自己的表現打 75 分,一些事前的準備工作、臨場的反應與處理、診斷與治療的效率都是可以加強的。希望在未來有幾位可以再次擔任隊醫,提供更好的治療與服務。在選手用運動表現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同時,作為他們背後最好的支持,用運動醫學打開通往世界的大門!最後附上幾張和選手與工作人員的照片,希望大家繼續幫女足加油,也關注這群很可愛的運動員,在明年一月印度的亞洲盃正賽取得好成績前進世界盃!


Dr. M 我們下次見!


200 views0 comments

CONTACT

歡迎來信詢問任何相關問題

  • facebook
  • linkedin
Yoga Mats
Home: Contac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