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Untitled_edited.jpg

Dr. M

Give you no limit


歡迎來到Dr. M

​在這裡沒有最好 只有更好

Home: Welcome

DR. M

Martin Lin, Taiwan, currently in UK

MD, MSc in Sports Medicine Exercise &Health, CSCS

對於運動有著異常的熱情,希望透過運動讓世界變得更好

運動傷害處理

​一般復健

Workshop經驗分享

肌力體能訓練

​醫療雜談

IMG_4784.JPG
Home: About
Home: Blog2
  • Writer's pictureDr. M

骨骼肌肉系統超音波工作坊 USMSIT 2021


寫這篇文章單純就是一個分享,因為這個領域實在是太小眾了,不過由於自己在看課程中也常常有點無助,不知道這個課程品質、難度、是不是適合自己等等,所以還是簡單的分享一下心得。


整體課程

USMSIT 2021 的課程是兩個整天的課程,在疫情之下延期了兩次,最終還是成功的以實體的方式舉行。整個課程的收費以住院醫師來說是 20000 元,一般人是 22000 元。個人覺得以這類型住院醫師會參與的課程來說,不算便宜(單純以課程的價格,不考慮到品質等等)。


演講內容

第一天是以 Lecture 的形式進行,也就是由講師操作投影片說明一些部位要注意的構造,並且在上午和下午分別有兩個 Live demo 的時段。這次的課程內容是以部位做區分,分為肩膀、手肘、手腕與手指、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在這些關節的課程結束之後,這次有一位國外的講者講述超音波導引的介入技術,最後是張凱閔醫師以最近發表的一篇關於超音波的假影有哪些進行說明。以上的課程因為都有開放國外講者一同參與,所以都是以全英文進行。

以整體的課程而言,Dr. M 還算跟得上,我目前是第二年的住院醫師但是從 R1 開始就有一些操作超音波的經驗,主要是在施打肉毒桿菌的時候會需要配合超音波的導引。然而,肉毒桿菌和一般肌肉骨骼超音波的重點稍有不同,一般肌肉骨骼超音波主要會著重在關節、韌帶與肌腱的附著處,而肉毒桿菌則是在肌肉本身。除此之外,在上這次的課程之前在醫院也有學長姐提前教學過,基本上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膝關節與踝關節的基本檢查都已經有大致的概念。

在肩關節的部分是吳威廷醫師負責,但吳醫師的語速非常快,個人認為是因為想要講的內容很多,應該可以放慢一點,一般國外的講者語速也不會這麼快。肘關節是劉炳塘醫師負責,這部分的語速就相對和善很多,除了基本的解剖構造與超音波影像之外,也有帶入了一些些肌動學的概念。手腕的部分又回到吳醫師,除了手腕常見的一些構造(Extensor compartment 與 carpal tunnel)外,在掌骨附近的韌帶也講了不少,但老實說構造很細,基本上 Dr. M 記不太起來,要之後自己慢慢研究與複習。下午的部分就是張凱閔醫師講髖關節與膝關節的部分,基本上也都還算聽得懂,主要是因為這次課程重點還是在超音波的操作技術,所以其實前面的課程大體都是複習一些解剖構造以及要注意哪些構造。髖關節是 Dr. M 之前最不熟悉的關節,但是課程內容也不至於聽不懂或跟不上。膝關節則是講了不少 ACL 與 PCL 的內容,當然也包刮了 Posterolateral corner 附近的一些構造。最後則是由洪辰宇醫師講腳踝的部分,這部分之前在榮總時洪醫師有來教學過,所以基本上不算太吃力。


實際操作

第二天就是分組跑台實際操作,每一組大約有 8 人左右,基本上每個人一定都可以碰到探頭但是未必每個構造都可以掃到。前一天演講的內容大約有 60-80% 會在實際操作有機會練習,不過因為每一個關節的時間只有 70 分鐘,所以每一組的狀況也會略有不同。

每一位負責 demo 與教學的老師基本上人都很好,也很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些臨床經驗,這部分彌補了昨天課程中不一定有空提到的臨床部分。整個課程上下來後回顧一下發現,其實真的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在第二天實際操作有執行的,沒有執行到的對我來說就很容易忘記。在操作的教學上,這次的主題是以肌肉骨骼為主,所以在神經的琢磨就沒有這麼多,周邊神經的課程預計在今年聖誕節會推出,感覺可以期待一下。

在分組上,據聞以前會將比較有經驗的人或是科別分在同一組,但是這一次好像就有一點打散。像是 Dr. M 被分到的組別只有我一位是復健科醫師,其他都是主治醫師(骨科、整外、神內),還有一位醫學生。這樣的組成其實會有一些限制,其他科別的醫師即便已經是主治醫師但是對於超音波的操作、基本的術語、檢查執行方式等等都不太熟悉。這樣的結果也會使得整個實際操作可以學習的內容變少。

補充一下,後來發現好像大家對於內容也有些興趣,所以簡單地將實際操作上有提到的構造條列如下:

  • 髖關節 Hip joint, iliopsoas, direct and indirect head of RF、GT、Piriformis and other short rotator

  • 膝關節 PCL, ACL, pes anserine

  • 踝關節 Anterior ankle joint, ATFL superior and inferior band, CFL, AITFL, Basset lig, PITFL, PTFL, deltoid lig, PL and PB muscle

  • 肩關節 Biceps long and short, Lats, CA lig, AC joint, subscapularis, Pec major, deltoid, SS, IS, Teres minor, shoulder labrum

  • 肘關節 Distal biceps 4 view, Common extensor/flexor tendon, pronator, RCL, UCL, LUCL, triceps, ulnar nerve, cubital tunnel, radial nerve, supinator, annular lig, deep and superficial radial nerve

  • 腕關節 Extensor compartment, carpal tunnel, TFCC, scapholunate ligament


課後心得

以前其實就以被掃的 model 的身份參與過這類型的活動,但是這次是第一次自己以學員身份參加,感覺還蠻奇妙的。整體而言,花 20000 元我個人是覺得蠻值得的,主要是可以和不同的老師學習,並且請教一些臨床方面的問題。在第一天的課程內容上覺得有一些緊湊,比較像是複習解剖構造並且在一些地方安插入臨床常見的一些疾病。但是以課程內容中提到的 From Anatomy to Clinic 來說,個人認為並沒有做到這樣的程度。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在解剖學的構造仍舊佔很大一部份,在臨床思維上的著墨就相對少。超音波是一個影像學的檢查,影像學檢查只是輔助,還是需要和病史詢問以及理學檢查進行搭配。在 Dr. M 自己的想象中會覺得 From Anatomy to Clinic 應該要有多一些臨床上的應用:病史詢問、理學檢查如何配合超音波檢查達到結構性的診斷,獲得診斷之後治療的選擇與邏輯等等。不過也還好沒有以這個形式進行,不然以一個第二年的住院醫師大概就很難跟上了。所以我覺得課程內容本身很棒,只是題目的訂定與選擇可能會和某些人的期待會有所落差。這也是我自己在看這些課程時會有的一個問題,其實不太知道這個課程的深淺度如何,以及到底會學到哪些東西。

另外一個可能可以改善的點就是上面提到的分組,並不是要歧視比較沒有經驗的人,而是將程度比較相近的人分到同一個組別不管對學員或是老師而言都是一件好事,也比較不會有有些人覺得太簡單,有些人覺得太難,導致一些結構沒有辦法操作練習。但是有不同科別的人參與絕對是好事,不過可能在這種實際操作技術練習的分組上還是比較適合程度差不多的人一起。但如果未來有一些是臨床案例分享或討論的話,不同專科的人分在同一組絕對可以激起很棒的火花。


Dr. M 的建議

對於對這類課程有興趣的人,以這一次的課程來說 Dr. M 認為應該還是要有一些超音波操作的基礎經驗再來上課會比較有收穫,如果連基本的導引下注射經驗都沒有其實真的有一點越級打怪,當然主辦單位如果在分組上可以做到程度的區別,這在第二天的實際操作上可能就可以彌補。不過課程的規劃本來就很困難,如果參加條件過於嚴格可能會有學員數過少的問題,沒有條件又可能有參差不齊的狀況產生。如果單純就參加者的角度來說,有基本的經驗收穫會更多,不然可能就只是來見見世面而已。最重要的一點在於平常一定要有可以實際操作的機會,不然只要隔個一兩週沒有操作很可能就忘記應該怎麼執行了。

打針和檢查還是有一定程度的落差,如果單純掃到結構做記號之後又把探頭拿開直接打針,其實就失去影像導引的意義。打針是非常需要練習的一個技能,所以在還沒有足夠的儀器支持下,來上這個課程的意義可能就沒有那麼大了。以一個復健科住院醫師來說,我覺得只要準備要進入超音波就可以來學習了,只是知道的越多來這個課程學到的也會越多,如果連基礎都不太知道,可能就是學習基礎構造然後聽聽看一些比較進階的結構,但是能不能夠回去應用就未必了。


總結

超音波是復健科醫師的一大利器,因為有了超音波我們可以實時的看到一些病灶並且進行治療。坊間超音波的課程不少,但是其實很難單純從課程大綱上了解課程的難易度,所以希望藉由這一篇文章可以讓有興趣的人有一些了解。當然,非復健科的醫師學會超音波的使用也絕對有其角色存在,甚至是治療師可能也會有他們想要看到的一些結構。然而,非醫師的族群可能要很小心使用這些儀器上用字遣詞以及是否會觸犯到一些醫療法規的問題就是了。


Dr. M 我們下次見!

790 views0 comments

CONTACT

歡迎來信詢問任何相關問題

  • facebook
  • linkedin
Yoga Mats
Home: Contac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