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Untitled_edited.jpg

Dr. M

Give you no limit


歡迎來到Dr. M

​在這裡沒有最好 只有更好

Home: Welcome

DR. M

Martin Lin, Taiwan, currently in UK

MD, MSc in Sports Medicine Exercise &Health, CSCS

對於運動有著異常的熱情,希望透過運動讓世界變得更好

運動傷害處理

​一般復健

Workshop經驗分享

肌力體能訓練

​醫療雜談

IMG_4784.JPG
Home: About
Home: Blog2
  • Writer's pictureDr. M

走上成為醫師這一條路

Updated: Dec 24, 2022


Figure form Internet


醫師這個職業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外人對於白色巨塔的了解有限,Dr. M 也從未在部落格中分享當初為何選擇走上醫師這一條路。剛好最近回去參加家聚,意外發現醫師的養成過程這篇文章竟然有很多學弟妹看過,所以想藉著這個機會稍微分享一下自己當初如何選擇以及為什麼決定要念醫學系。本文會以幾個問題作為主題開端,這些問題都是當初我思考過的問題,希望給予還在猶豫的人一些方向。如果對於選科有所猶豫也可以參考另一篇文章:選擇困難...我到底應該走哪科?


正在準備考試的我,真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嗎?

當年念建中時選擇三類組單純就是因為三類組的選擇比較多,這樣的想法大概和很多人相同。小時候成績好的人就會被傳統上認為就要考醫學系,但是其實絕大多數的人對於醫師這個職業一無所知。高中時期的我其實對於經商或是財務金融方面比較有興趣,但因為父親是醫師的關係,所以就先選擇三類組,因為進可攻退可守。然而,其實在高一高二的年紀根本不太知道自己未來想要往哪一個方向發展,我覺得這是台灣教育體制下的通病,因為我們花了許多時間在唸書在補習,但缺少了探索自己興趣的時間,因此至多知道自己對於哪一個科目有興趣,但是對於職業領域的內容了解就真的很有限了。

每個人的個性都不太一樣,以我的個性我會需要明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這樣才會有努力的動機。所以當時的我其實沒有很認真的在唸書,反而一樣在打魔獸爭霸(暴露年紀...),書就是有一搭沒一搭地跟著班上的同學一起念。直到高三第一次學測模擬考發現英文真的太爛,才開始奮發向上唸英文。後來第一次指考沒有靠到自己心目中的學校(當時設定是前五志願的醫學系),又剛好到上海世博看了一圈後,覺得世界真的好大,如果可以站在最高的地方看看這個世界,那多花一年好像也是值得的。因此決定重考,重考的時候有很多和自己對話的時間與機會,那時的我就很明白自己要的東西是什麼以及是為了什麼而努力。所以一直以來我都很鼓勵多多思考自己的需求與定位在再決定,了解自己要的是什麼以及與自己段話的能力很重要。


我的興趣就是我的職業是一件好事嗎?

許多人會認為興趣和職業結合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是當時的我的想法很簡單。職業有其現實的層面,興趣則是一個自己的小小天地,所以今天

如果職業和興趣結合當然可能做得很開心,但有沒有可能反而因為職業的現實而喪失了原本的興趣?

並不是每個人都像電影三個傻瓜裡頭的主角那麼幸運而且有能力將自己的興趣、能力與職業三者結合,所以當時的我只覺得我的職業只要我確定我不會討厭就可以了,當然未來有機會越來越喜歡這個職業更好。畢竟職業是現實的,最大的重點還是要能夠生活,從這樣的角度出發,醫師這個職業還算不錯。


我適不適合醫師這個職業?

醫師這個職業其實很特別,老實說我認為所有人都可以在醫師這個職業當中找到自己不會討厭的科別。對於喜歡實作或動手的人可以考慮外科系,甚至現在許多內科系也可以做介入性的治療,例如復健科可以打針等等。對於喜歡和患者建立長久關係的人可以選擇內科系,因為會有比較多時間和患者相處與溝通。對於喜歡節奏明快且成就感來的很即時的人可以選擇急診或是外科系。對於不想和人接觸的人可以選擇放射科或病理科等不一定會直接接觸患者的科別。對於喜歡好一點的生活品質的人可以選擇家醫科或其他小科。因此,可以說任何人

在不考慮未來申請專科難易度的前提下,大概率可以在醫師這個職業裡頭找到相對適合自己的科別。

當然要了解自己對於這個職業的喜好如何,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和該職業的人實際的對談,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找不同階段的人都討論。在醫學生時期的眼界與感受會和實習醫師不一樣,在實習醫師階段也和住院醫師階段不同,等到主治醫師的階段又會有不同的風景。而在不同等級的醫院服務的醫師也會有不一樣的心得。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醫師雖然都是醫師但還是可以活出很多不同的樣貌。在還有選擇的時候盡可能地了解,做了決定之後就勇往直前吧!


醫師這個職業有哪些好處?

每個職業都有其優缺點,不可能有一個職業是 100% 完美,我自己認為醫師這個職業有以下幾個優點:

  • 不怕找不到工作,有執照的保障

  • 薪水的絕對值未必很好但絕對足夠生活

  • 身為醫師會有很多醫師朋友,對家人的健康有一定的保障

  • 社會地位相對高

  • 專業度夠,比較不容易被取代

當然,有好處就絕對會有壞處或相對不理想的地方,但這也和每個人的個性或看重的東西不同有關,以我來說醫師可能的缺點有:

  • 發展相對侷限,比較沒有太多的變化

  • 執照是保障但同時也是限制,比較沒辦法在台灣以外的地方執業

  • 訓練時間相較其他職業久,最快也要 30 歲後才能獨當一面

  • 處理的是人命,所以工作壓力可能比較大

  • 工作大多是責任制,有些時候難以控制工時

  • 大多數的人喜歡的是某個科別的醫師,但進入醫學系不保證可以走到想要的科別

從上面可以知道沒有變化對於一些不喜歡變化或相對沒有自己想法的人而言反而可能是一個好處,所以這些優缺點還是和個人的想法有很大的關係。


考上醫學系後十年的心得與感想

算一算今年是考上醫學系後的第十一年了,大體上和當初的想法並沒有太大的落差。曾經聽過一些老師說

或許醫師賺的不多,但是如果再讓我選一次,我還是會選擇當醫師。

在當時聽到這句話的我並沒有辦法想像這句話背後的感觸,直到最近這幾年開始有機會接觸病人才了解到醫師這個職業的可貴。這邊要提一下所謂醫師賺的不多絕大多數是和其他國家的醫師比較,或是以時薪以及相對承受的壓力來談,醫師的薪水當然比一般上班族高,但如果和一些財務經理人、高階工程師或是老闆相比可能就相形失色。你可能會問那當初為什麼不去當這些職業的人呢?這就回到起初所說的學業成績好的台灣人很大一部分都是從小乖乖聽話在唸書,所以其實也比較少有機會探索自己的興趣,而走著走著就隨著社會的文化成為了一名醫師。醫師不見得最好但也不會太差,所以自然就不會選擇往其他的道路走。然而,每一年台大醫學系都有一定比例的人轉系或是最後沒有選擇從醫,或許也是在大學的階段意識到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的緣故吧。!

一個人的身體是他最重要的資產,健康也是無價的寶藏。身為一位醫師被賦予了捍衛患者健康的權力,同時也背負著一定的責任

一個人願意把對他而言很重要的東西全權交與你來負責這是需要非常大的信任,然而身為一個醫師卻可以輕易的取得這樣的信任,我認為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當患者接受你的治療而有好的結果時,身為一位醫師其實也會非常有成就感而且很開心。醫師的用心患者感受得到,最近常常有很深感觸是我何德何能可以讓患者把他的身體託付於我,而我只是盡可能做到我該做的事情,竟然就可以獲得患者發自內心的信任與感謝。這樣的人與人間的關係並不是其他職業可以輕易取得。仔細觀察許多職業要獲得滿滿的感謝其實不是這麼容易,但在醫師身上只要你有付出其實常常可以收到患者正向的回饋,這樣的感覺真的很好。下面的圖片是最近收到 Ehler Danlos Syndrome 有關節過動症患者給我的聖誕卡片。因為關節過動的關係,有些時候她的手會有張力,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之下,她還可以也願意花這麼多時間設計卡片,真的覺得非常非常感動,也希望可以陪著他一起變好。當醫生雖然有辛苦的地方(老實說復健科相對沒有那麼辛苦),但就是有這些偶爾發生的感動可以讓你充滿能量繼續的為患者付出也持續增進自己的技術。


另一方面,的確身為一位醫師會有許多醫師朋友,因此若家人有問題都可以先和同儕聯繫,或許最終的決策一樣,但就醫過程中收到的一些關照多多少少會有差異。這樣的差異就會影響到情緒,而情緒的差異可能也會影響到預後。此外,由於醫師的專業度很高,所以其實即便你的薪水不比一些大老闆,但很多時候這些高社經地位的人(或說高經濟地位)還是會需要醫師的幫助,因此在社交上也具備一定程度的優勢(醫師的高社經地位應該是來自相對高的社會地位或專業性)。


總結

總的來說,現在回過頭來看很慶幸自己走上了醫師的這一條路,當然這也和在學醫和行醫的過程中慢慢發展出自己的興趣,而這個興趣又剛好跟職業相輔相成。因此,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幸運的人,也只能在後續用更多的努力回報降臨在自己身上的幸運。雖然現階段還在行醫生涯的起步,但以目前來說也算是一個不錯的開端,期許自己可以繼續努力成長,在專業的知識上不斷進步,同時也保持著和不同領域間合作的默契,最重要的是成為一個患者信任而且沒有太大距離的醫師。如果能夠因為自己一些小小的努力,卻大大的改變別人的生活,從而獲得感謝,這是一件很珍貴的事情。


Dr. M 我們下次見!


2,178 views0 comments

CONTACT

歡迎來信詢問任何相關問題

  • facebook
  • linkedin
Yoga Mats
Home: Contac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