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Untitled_edited.jpg

Dr. M

Give you no limit


歡迎來到Dr. M

​在這裡沒有最好 只有更好

Home: Welcome

DR. M

Martin Lin, Taiwan, currently in UK

MD, MSc in Sports Medicine Exercise &Health, CSCS

對於運動有著異常的熱情,希望透過運動讓世界變得更好

運動傷害處理

​一般復健

Workshop經驗分享

肌力體能訓練

​醫療雜談

IMG_4784.JPG
Home: About
Home: Blog2
  • Writer's pictureDr. M

腦震盪不只是腦震盪:腦震盪後的秘辛

Updated: Aug 20, 2021


在簡單的介紹了腦震盪相關的背景知識,今天要來介紹腦震盪後所產生的一些後遺症以及一些腦震盪過後可能衍伸的危險。腦震盪不單純只是腦震盪而已,腦震盪後續如果沒有經過適當的治療與復健,後續影響的問題可大可小。所以在處理腦震盪上,我們要謹慎小心,避免一些可能產生的嚴重問題。


腦震盪後症候群 Post Concussion Syndrome

一般而言,腦震盪的相關症狀通常會在 7-10 天內自行緩解,但是仍舊有約 10-15 % 的人會有症狀持續的情形(依研究不同有不同的數字)。這些症狀的持續時間有些時候可能長達數年之久,甚至是一輩子相隨左右。腦震盪後症候群在診斷上其實也沒有一個很明確的定義,但大體上是在經過一段時間後,這些腦震盪的相關症狀仍舊持續,而且必須排除其他相關系統所導致的問題。這些相關系統包括在簡介中提到的:前庭動眼系統與頸椎。

腦震盪後症候群的症狀可以分為三大類:

  • 身體症狀:頭痛、疲勞、畏光、頸部疼痛、噁心、平衡感下降、眩暈等等

  • 情緒症狀:焦慮、易怒、憂鬱、性格改變、失眠等等

  • 認知症狀: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混亂等等

其中最難以恢復或是持續最久的症狀是頭痛、注意力不集中與疲勞。這些問題或許不會致人於死,但是會大大影響到生活品質。以運動員而言,也會相當程度影響到運動表現,當然對於再次腦震盪的可能性也會提高。


二次撞擊症候群 Second Impact Syndrome

二次撞擊症候群是否存在目前還有些爭議,因為發生的案例數量很少,但由於造成的後果相當嚴重,所以還是應該要謹慎看待。二次撞擊症候群的特色是運動員在經歷過一次腦震盪後在短時間(短則數天長則數禮拜)後因為一次非常小的事件而引發不成比例的腦部傷害的過程,發生這樣的狀況時,基本上非死即傷。不論第一次的腦震盪嚴重程度為何,都有可能產生二次撞擊症候群,確切的病生理機轉還沒有很明確。

二次撞擊症候群典型的變化是會產生嚴重的腦部水腫,造成腦壓升高甚至是腦部疝氣,有些情況甚至會出現出血的表現。再強調一次,這樣的變化和第二次的撞擊程度是完全不成比例的。舉下面的例子讓大家了解,Cody Lehe 是一個 17 歲的美國高中橄欖球選手,因為頭盔撞頭盔的關係產生了第一次的腦震盪,當時的症狀是頭暈、無法直視而且有疲勞和持續性的頭痛。在腦震盪後第四天在醫院回診,當時醫師進行神經學檢查是完全正常的,CT 的影像學檢查也是正常。在腦震盪後第五天僅僅因為在練習時肩膀對撞就意識喪失且產生癲癇。送醫之後發現硬膜下出血、腦水腫(腦壓升高至 25-30 mmHg),影像學上發現腦部已經發生偏移。雖然在緊急的搶救後撿回了一條命,但是 Cody 已經完全無法回到賽場,事實上他連基本的生活能力都很難達到,在經過一連串積極的復健之後才能夠回復部分功能。

看完這樣的嚴重後果後,到底二次撞擊症候群的發生率有多高?其實大多數的文獻都是案例

報告而已,一份 1998 年的系統性研究回顧了全世界的文章找出了 17 例符合標準的案例。而在 2020 年的一篇研究抓出了從 1968 年到 2019 年中有 45 例疑似案例,但是定義上不若 1998 年的文獻嚴格。雖然二次撞擊症候群仍舊存有許多未解之謎與爭議,但是因為後續的影響過於巨大,而運動競技本身除了表現以外,目的也是身體的強壯與健康,任何的死亡狀況都會被放大檢視,而且也應該極力避免。關於二次撞擊症候群也可以參考:運動員致命的殺手:二次撞擊症候群


慢性創傷性腦病變 Chronic Traumatic Encephalopathy

慢性創傷性腦病變 CTE 大概是提到腦震盪時和二次撞擊症候群 SIS 並駕齊名的疾病。這個疾病一開始是在拳擊手身上發現,但真正被證明是在美式足球員身上。關於 CTE 以前有寫過文章介紹,這邊不詳細講述,有興趣可以參考:震盪效應 Concussion 你聽過慢性創傷性腦病變嗎?

不過簡單來說,CTE 是一種和大腦反覆的創傷有關的神經退化性疾病。這樣的問題通常發生在退休以後,所以可以說是無聲的殺手。主要的病生理表現是 p-tau 蛋白沉積在大腦且隨著時間的演進會慢慢的往整個腦部蔓延,進而導致症狀。在過往的時代基本上都需要透過死後解剖才能診斷,但目前已經有一些更先進的影像檢查有機會提早偵測,只是在治療上還沒有什麼好方式。疾病的進程可以分為四個不同的階段:

  • Stage 1 相對沒有症狀

  • Stage 2 情緒出現改變(易怒、衝動、憂鬱),通常出現在 8-10 年後

  • Stage 3 記憶力衰退與認知功能異常

  • Stage 4 嚴重失智與失能

對於這個疾病有興趣的可以去看震盪效應這部影片,裡面有相當生動寫實的描寫,可以看到一位醫師隻身對抗整個龐大的 NFL 運動產業。


肌肉骨骼系統 Musculoskeletal System

除了上述的共病以外,腦震盪後的患者在肌肉骨骼系統的問題上也有顯著的風險增加。目前這類的研究數量仍在持續增加中,可能的原因也還在探討,但可以想見如果腦震盪過後會有一些平衡的問題,那對於運動中一些動作的安全性就會有影響。如果說視覺可能會出現複視或是畏光,那在運動場上也容易發生意外。

這篇 2016 年的文獻著重在腦震盪後的患者在下肢運動傷害的發生率,結果顯示再回到賽場的 90 天內,有腦震盪的選手受到急性下肢運動傷害的勝算比 Odds ratio 是 2.48 倍

而這篇 2019 年的系統性分析研究收錄了 8 篇文章,發現曾有過腦震盪的球員相較於沒有腦震盪的球員受到肌肉骨骼相關的受傷比例是 2 倍(Odds ration 2.11)。而腦震盪的球員在回場後受到肌肉骨骼系統傷害的比例是沒有腦震盪的球員的 1.67 倍(Incidence rate ratio)。

總而言之,有過腦震盪的球員在整體的肌肉骨骼系統受傷的可能性比沒有腦震盪的球員高,這樣的發現在回場後也一樣有被觀察。所以臨床上我們也要特別小心這些腦震盪後回場的球員,在進行競賽之前務必確保他們已經可以回場,以及針對暖身還有一些事情防護工作要做完整。


其他影響 Others

除了上述的一些影響以外,也有研究去看一般人在經過腦震盪後對於生活品質的影響,在這部分也是得到證實的。這樣的結果也不難想見,如果持續有腦震盪後症候群中的頭痛、疲倦或是一些認知功能的異常,那生活品質一定不會好到哪去。另外一個台灣的研究指出,腦震盪的人在追蹤的 12 年內,罹患中風的可能性也顯著的比沒有腦震盪的人高

所以好好處理腦震盪這件事不單單只是運動員需要重視的,對於一般人的生活以及後續患病的風險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腦震盪不只是腦震盪,他是一個症候群而且後續可能會衍伸不同的問題,值得大家的關注。


總結

這篇文章主要著重在腦震盪後續可能產生的影響,目的是希望讓大家知道腦震盪不單純只是腦震盪這麼簡單而已,也不是在急診做完影像學檢查知道沒有腦出血後就可以收工了(當然鑑別是否有腦部結構的損傷很重要)。正因為有腦震盪後症候群、二次撞擊症候群、慢性創傷性腦病變這些潛在的共病,我們更需要審慎地看待腦震盪。而肌肉骨骼受傷風險的增加、生活品質的下降與未來中風的可能性上升雖然不一定很立即,也許影響也不一定很大,但是如果可以預防在先,那是不是就可以免除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綜合上述,腦震盪的評估與復健治療的價值性就大大提升了,當然對於所有疾病而言,預防永遠都是勝於治療,只要沒有開始就不會有傷害,關於腦震盪的評估、治療、復健與預防會在其他篇文章敘述。


Dr. M 我們下次見!

3,066 views0 comments

Comments


CONTACT

歡迎來信詢問任何相關問題

  • facebook
  • linkedin
Yoga Mats
Home: Contact
bottom of page